從提出“雙碳”目標到推出碳達峰行動方案,中國在展現大國責任擔當的同時,勾勒出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新格局。碳達峰、碳中和背景下,再生資源循環利用,對推動經濟綠色轉型,減少碳排放,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。
面對全球碳減排潮流下的機遇和挑戰,再生資源行業應加快前瞻布局,以創新促發展,加快應用新興技術,推動綠色新技術落地生根,在碳達峰時代“換道超車”,為碳中和目標探索再生資源解決方案。
需求驅動 再生資源迎來高期望
今年以來,碳減排成為環保行業持續不斷的熱議話題。而再生資源產業,作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系統的重要一環,對碳減排貢獻值迎來高期望。碳達峰背景下,再生資源碳減排屬性突出,利用再生資源可助力企業降低碳排成本;高碳排放行業產能擴張受限,疊加洋垃圾禁令,資源供給不足,再生資源可彌補資源缺口。憑借雙重屬性再生資源迎來發展機遇,下游需求大增,行業從回收驅動模式轉向需求驅動模式,進入高速增長期。
同時,未來碳交易制度建立后,企業將更有意愿通過循環再生、節能增效和能源替代來實現永效減排;也將更有動力使用再生資源替代原生資源,對再生資源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。“雙碳”目標帶動再生資源行業步入發展的快車道。
市場驅動 數字技術綠色賦能
近年來,數字經濟加速推進,科技創新成為實現低碳發展的重要保障。實際上,數字技術已經為綠色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機遇。遠程辦公、在線購物、視頻會議這些新的生活方式,都是依靠數字技術實現并行之有效地減少了碳排放和污染。那么為何要將數字技術賦能再生資源行業呢?為何數字技術是再生資源的制勝關鍵呢?
1.國家政策支持。近些年,國家為了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資源回收利用,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。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《“十四五”循環經濟發展規劃》,規劃指出積極推行“互聯網+回收”模式,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,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。10月國務院印發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》,方案指出要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,推行“互聯網+”回收模式,實現再生資源應收盡收。前不久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也提出,總結推廣“互聯網+回收”等新型回收模式,引領行業創新發展。由此可見,國家政策的利好,大力推動著“互聯網+再生資源”快速發展。
2.時代潮流推動。當前,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,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應用數字化新動能。尤其是近幾年,智慧城市、智慧能源、智慧交通、智慧工廠、智慧建筑等建設全面展開碳減排運動,助力實現碳達峰。例如綠色出行、無紙化辦公、核能供暖等都能夠大大減少碳排放。
根據國際能源署(IEA)《數字化和能源》預測,數字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將使油氣生產成本降低10%-20%,可以在2040年將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的棄電率從7%降至1.6%,從而到2040年減少30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。不難看出,通過發揮數字技術的引領作用,推動增效減耗進程,已經成為碳減排的一種流行趨勢。因此,應用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,可以挖掘再生資源領域的多元價值。
3.行業需求升級。再生資源回收渠道分散、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技術落后,再生產品低質量低產出,回收過程造成“二次污染”等情況是再生資源行業目前的“梗阻”現象。但是現在隨著再生資源需求升級,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小散亂的格局必然會被重塑,落后產能將會加速淘汰。為提高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的競爭力,加強技術研發、提升技術創新將成為企業的發展方向。例如臨平區東湖街道金帝海珀雅苑小區通過應用智能回收設備,單日回收量可達2170.24kg,相當于減少碳排放3689kg,也相當于每天種231棵樹。
實踐證明,數字技術是未來發展方向。目前各行各業也都在緊抓風口機遇,擁抱數字經濟,那么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應該怎樣運用數字技術實現碳減排呢?
搭建數字化“雙碳”應用場景
對于再生資源助力“雙碳”而言,要依托“城市數字大腦”,加快再生資源企業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轉型,加速數字技術在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應用,形成再生資源碳達峰、碳中和監測的數字化體系,全面實現行業“碳監測”,實時跟蹤評估再生資源行業的碳排放情況,對重點企業和區域的監測數據進行實時傳輸,實現各類碳數據動態關聯共享、標準化、即時化。
打造再生資源碳減排應用平臺
融合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與再生資源產業,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管理云平臺建設,為政府單位和小區提供技術、平臺、監測等技術供給和基礎設施服務。在小區低碳場景、碳市場建設、碳積分獎勵機制、碳足跡溯源等領域提出方向,積極構建再生資源互聯網生態圈,布局再生資源產業鏈、創新鏈、供應鏈、價值鏈,形成精細化、可操作、能落地的應用場景。
完善再生資源碳減排量化核算標準和評價體系
在全球邁向碳中和的背景下,各企業如何核算本企業的碳排放以及產品碳足跡,產生的碳排放量的“歸屬”問題將變得越來越現實而重要。通過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的碳減排核算標準和評價體系,建設統一規范的碳核算體系,為再生資源行業碳達峰行動提供重要量化指標參考。
當前飛速進步的數字技術帶來了構建可持續未來的契機。數字化轉型不再是錦上添花,而是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必要條件。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應當適逢其時,以轉型應對變局、以創新開拓新局。